1.应用场景
本系统主要部署于城市内涝高风险区域,包括:
1.1历史内涝低洼点:往年易发生积水的区域。
1.2隧道及下穿通道:进出口区域,易因瞬时汇水导致积水阻断交通。
1.3城市内河与雨水排放口:监测河道水位及排放口淤堵、溢流情况。
1.4关键地下管网节点/泵站:监测管道运行状态(如水位、流量)及泵站运行情况。
2.需求背景与挑战
城市内涝主要由短时强降雨或持续强降雨引发,在地势低洼、排水能力不足区域形成积水灾害。
快速城市化导致水文特征显著变化:硬质铺装增加(雨水渗透减少)、天然调蓄空间萎缩、地下空间开发密集、城市资产高度集中,显著降低了城市的承灾韧性,同等降雨条件下灾害损失风险加剧。
亟需解决方案:加强排水基础设施智能化监测预警能力,提升城市防汛应急响应效率,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3.系统概述
本系统是一套集暴雨实时监测、内涝风险预警预报、灾情评估与辅助决策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内涝防汛解决方案。通过部署智能感知设备与构建信息化平台,为城市防汛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,实现“早感知、早预警、早处置”。
4.系统组成
4.1系统拓扑图
4.2核心设备清单
5.系统核心特点与优势
5.1全方位精准感知:
利用遥测终端RTU集成接入雨量计、水位计、摄像头等传感设备。
在易涝点(地下室、桥洞、内河、排口等)实时、高精度采集水位、雨量、现场图像视频等关键数据。
5.2智能分析与联动控制:
预设内涝风险阈值模型,基于实时和历史数据智能研判内涝风险。
实现自动化联动:触发LED屏发布预警信息、远程/自动启停排水泵闸等设备,主动防御,延缓或避免内涝发生。
5.3可视化地理信息管理:
集成GIS地图,精准定位监测站点。
动态展示设备状态、实时数据、预警区域,实现全局信息化管理与态势“一张图”。
5.4多级预警与信息共享:
基于历史灾情数据与实时水雨情信息,运用科学模型进行内涝风险预估与分级预警。
提供标准开放接口(API/SDK),无缝对接应急管理、交通、气象、公众服务等第三方平台,实现预警信息快速、广泛发布。
5.5多元信息融合发布:
支持多路视频监控实时抓拍与回传,多角度掌握现场实况。
灵活对接现场及社区LED信息屏,发布实时预警、积水信息、安全提示等,提升信息透明度与公众应对能力。
5.6可靠设计:
设备采用工业级标准设计、制造与测试,适应城市复杂恶劣环境(高温、高湿、粉尘、电磁干扰等)。
系统具备高稳定性与可靠性,显著降低运维复杂度与成本。
5.7高性价比与易部署:
设备高度集成化、模块化设计,节省空间,简化安装调试。
一体化解决方案有效降低项目总体拥有成本(TCO),实现高效建设与运维。
6.应用效果
本系统实施后,可有效达成以下效果:
6.1提升监测预警能力:实现对城市易涝点水雨情7x24小时不间断精准监测,预警提前量显著增加。
6.2增强应急响应效率:智能联动机制缩短了从感知到处置的响应时间,辅助指挥决策。
6.3减少内涝发生与损失:通过提前排水和预警疏散,有效减少内涝发生频率、深度、持续时间及造成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。
6.4提升公众安全满意度:多元化信息发布渠道保障了公众知情权,提升了城市安全感和满意度。
6.5优化管理决策:积累的数据为城市排水管网规划、改造、维护提供科学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