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政策背景与必要性
1.1政策背景
近年来,国家能源局、国家电网公司等主管单位连续发布《关于加强水电站水淹厂房防范工作的通知》、《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》等一系列强制性政策文件,对水电站安全运行提出了明确要求。其中“厂房最底层应配置不少于3套水位信号器,并采用至少2种不同测量原理”及“水位信号应能实现预警与事故停机联动”已成为水电站安全设施的基本配置标准。

四川合睿达这份防水淹厂房安全监测预警综合解决方案严格遵循《水力发电厂自动化设计技术规范》(NB/T35004)及《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》,旨在通过构建一套技术先进、功能完备的智能物联系统,将传统被动、依赖人工经验的防汛模式,升级为主动预警、数据驱动、自动处置的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,是水电站运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、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必然选择。
1.2项目必要性
规避重大安全风险与经济损失:水淹厂房是水电站的灾难性事故,可能导致主设备淹没、全厂停电、甚至人员伤亡,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巨大。一套可靠的预警与联动控制系统是防止事故扩大、保障电站资产与运行人员安全的核心技术屏障。
响应政策要求,弥补现有缺陷:多数电站在隐患排查中发现,现有防水淹措施存在传感器原理单一、缺乏独立PLC控制系统、报警信号无法联动停机、未覆盖全部风险点等短板。本方案旨在系统性弥补这些缺陷,确保全面合规。
提升设备可靠性,满足电网要求:针对调速器等重要控制信号非冗余配置的问题,通过“三取中”改造,显著提升机组控制的可靠性,满足电网对并网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最新要求。
二、方案总述
本方案为水电站防水淹厂房提供一套集“实时监测、智能预警、自动联动、远程管理”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。系统以独立自主可控的PLC控制系统为核心,在厂房关键风险点(如蜗壳层、水车室、尾水洞、渗漏集水井、排水廊道等)部署多种原理的液位传感器,构建可靠的前端感知网络。通过多级阈值判断与“三取二”容错逻辑,实现从本地声光报警到紧急事故停机的分级响应。系统同时集成视频监控联动,并可扩展与排水泵、事故闸门、广播系统等联动,形成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。



三、系统架构
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,确保稳定可靠、易于扩展。

图1:系统拓扑图
感知层(现场仪表):
控制层(现地控制单元):
传输层:
平台与应用层:
四、核心功能




五、项目实施与质量保障
1
现场勘察与方案定制: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详细现场勘查,根据电站具体布局、风险等级和现有系统接口,定制化设计实施方案。
2
高标准施工与安装:严格遵循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、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》,确保屏柜安装、电缆敷设、接线工艺符合工业标准。
3
系统调试与联调试验:进行严格的单点测试、系统联调与模拟仿真试验,确保水位报警、视频联动、停机流程等功能准确可靠。
4
技术培训与资料交付:提供完整的培训资料与现场技术培训,交付包括原理图、接线图、程序源码在内的全部技术资料。
5
售后服务:提供一年质保,质保期内提供技术支持,出现故障后24小时内响应。
六、方案优势
主动性:变被动补救为主动预警和事前干预,从根本上降低水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。
高效性:自动化监测与联动控制,响应速度可达秒级,远超人工巡查效率。
可靠性:采用工业级传感器、多重通信保障和多渠道预警,系统架构稳定可靠。
可扩展性:采用模块化设计,可便捷地增加监测点位和联动设备,并易于与消防、安防、能耗管理等其他智能厂务系统集成。
高投资回报率:一次性投入,长期受益。能有效避免因水淹导致的巨额设备维修、生产停滞和物资损失,是企业最具性价比的风险投资之一。
本解决方案通过构建一个集“感、传、知、用”于一体的智能物联系统,将传统被动、依赖人工经验的防汛模式,全面升级为主动预防、数据驱动、自动处置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。它不仅是对国家防灾减灾政策的积极响应,更是企业保障生产连续性、保护员工生命安全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。